⛳深度:今夏转会窗过后,到底谁才是英超真正的赢家?

作者:雨燕体育直播       时间:2025年09月03日 12:09

雷速体育9月3日讯 随着五大联赛夏窗转会落幕,《卫报》专栏作者巴尼·罗奈发文称,“这个夏窗的转会市场,被诸多元素充斥,无尽的愤怒、仇恨、狂热、金元,而夏窗过后,究竟谁才是真正的赢家呢?”

编译内容如下

今夏转会市场的巨轮,在长达三个月的镜头追踪下缓缓驶过,但夏季转会窗向我们揭示了更深层的东西——关于足球,也关于这个国家。

当夏窗截止日时钟指向晚上7点30分(当地时间),天空体育《关窗倒计时》的主持人不仅显得筋疲力尽,更透出一种奇特的英雄气概,就像吞下了过量兴奋剂的人,他们继续用低沉执着的嗓音,谈论重磅交易和意外阻碍。

整个场景宛如战情室,五位衣冠不整的评论员围坐在弧形桌前认真念着名单:埃贝雷奇·埃泽、兰达尔·科洛·穆阿尼。

而屏幕角落偶尔闪过马克·格伊的照片,他带着迷离微笑仿佛已然超脱尘世。画面底部的倒计时时钟,最终被简短的窗口已关闭所取代。

这是史上最轰动的转会窗吗?我不确定,但至少堪称最包罗万象,一场持续三个月的情感战略大戏,全程采用史诗级长镜头拍摄。以至于如今已经在进行中的新赛季,就像圣诞早晨8点半拆完所有礼物后,还被要求出门散步,整个人早已被巧克力的甜腻感淹没。

我们必须复述这些数字,因为英超的数字永远是繁荣时代的数字:31亿英镑创纪录支出!14亿英镑交易亏损!英超前五俱乐部的引援支出超过五大联赛总和……

念叨这些数字,就像漫步在千禧年初的交易大厅:鸣钟,释放疯狂的氛围,开启香槟喷洒蒙太奇,再配上相关的画外音。

此刻,需要回答两个关键问题:第一,谁赢了转会窗?因为转会窗确实存在赢家。进球数、奖杯数和资产负债表会告诉我们答案。第二,这一切意味着什么?这是真实的繁荣还是即将破裂的泡沫?第二个问题更容易回答,因为本质上它无关紧要——只要英超认定这是真的,它就是真的。

转会窗周围的集体狂热看似疯狂,但这本就是设计特色。英超是娱乐交易所,其收入直接与关注度挂钩。兴奋感本身就能制造兴奋,讨论成为自我滋养的养料,这种对球员交易和商业胜利的无尽盘点,诡异得令人想起特殊时期的线上囤货焦虑:番茄罐头还有储备么,卫生纸库存还多么?

在这种环境下,真实价值还重要吗?英超再次成功“洗劫”了德甲。伯恩茅斯支付的工资,让意甲多数球队望尘莫及。法甲在本转会窗实现2.5亿英镑盈利,英超却亏损14亿。但这永远被视为胜利,即便这并未真正实现超级球星的持续积累。

尽管资金流动惊人,英超今夏仅签下去年金球奖TOP25中的两名球员(维尔茨和哲凯赖什),TOP10更是颗粒无收。转会费排名第三的埃基蒂克是优秀球员,但甚至从未入选法国成年国家队。被反复称为“欧洲第一中锋”的亚历山大·伊萨克更像是特洛伊海伦,欧洲足坛公认的顶尖球员则是:登贝莱、姆巴佩、哈兰德、凯恩乃至37岁仍单季44球的莱万多夫斯基。

如果说存在狂热,这种狂热正是英超自我维持霸主地位的关键工具。今夏首次出现转会窗被彻底搞成军备竞赛的样子:俱乐部竞争、社交媒体影响力和全球关注度,都通过这出永不停歇的大戏实现。

有数据显示,英超转会窗的线上关注度甚至超过了男足世俱杯和女足欧洲杯,这两个可是实实在在的足球赛事。

如今,所有人都被卷入其中:从超级富豪老板削弱主帅权威的新动态,到靠预测转会成败决定声誉的媒体人。后者尤其荒诞,因为这通常根本不是新闻工作:不需要三方核实或揭露不利事实,只需用渠道资源换取信息传播权,成为谈判过程中的雇佣传声筒。

在这场大戏中,一些看不见的手段层出不穷。我们只是获得了更多围观球员闹剧的资讯,但死死留住想创纪录转会的球员反而更显新奇。这是足坛新灾难?现代巨星的无尽傲慢?也非如此。球员始终在流动,要求流动并被用来交换其他球员。金钱不仅拥有最高话语权,更是唯一的终极语言,历来如此。

那么,谁赢了转会窗?最明显的答案是利物浦:他们签下了最抢眼的球员,同时完美平衡账目,还在与纽卡老板的诡异角力中胜出。这会转化为赛场成功吗?某些位置是否过度堆砌?大结局的故事即将上演?四个月未踢球的伊萨克必须在离谱的舆论中重新证明自己,这至少会成为备受关注的看点。

其他方面,阿森纳补强了所有关键位置,但如今必须承受补强后的压力;热刺也很出色,哈维·西蒙斯若运气好可能成为伟大引援;富勒姆和水晶宫看似输家,但可能实际无恙;而始终让人看不懂的曼联,看上去有些自虐状态。

但最终得出的结论是,切尔西才是最大赢家,他们不仅赢了转会窗,更赢了整个夏天。切尔西从世俱杯赚取9000万英镑,出售冗余球员进账超3亿英镑,证明让交易大师掌权确实划算。

更重要的是,切尔西已把其他俱乐部都变成了切尔西,蓝军始终领先时代潮流。切尔西似乎最早理解今夏超商业化的核心驱动力,即PSR规则具有可塑性,让其为你服务的方式就是不断交易,持续资金流动。

在这方面,足球再次给我们启示。英超的全球化成功,与所在国度的财政紧缩和社会衰败形成诡异对照:为何一个经历20年繁荣,另一个却陷入20年萧条?

或许,最好将足球泡沫视作伦敦房市——30年来随时将崩却从未崩盘,因为它本就不关乎实际供需或理性经济规则,而是资金的避风港、投资盈利的场所。其交易单位(球员销售或房屋销售)只是入场筹码,可兑换其他凭证,进而成为自我循环的筹码。

据说有超30亿英镑转会费分期付款尚未结清。如果有人破产怎么办?多米诺骨牌效应怎么办?但如今资金规模过于庞大,现有收入水平足以自我维持。英超本赛季在内部球员交易上花费10亿英镑——给球员标价多少还重要吗?这只是内部循环,是全球规模的体育经济。

这让人想起,某英超美国老板在量化宽松时期私下说的一句话:资金总要有去处。是的,只要持续流动,就没人真正亏损。

这可能是有毒的经济学,也可能是悬崖边的狂欢预言。但至少此刻,我们都是切尔西,都是同一个自我膨胀泡沫中的乘客。

标签: 英超  夏窗  曼联  意甲  今夏  利物浦  阿森纳  转会窗  切尔西队  
相关内容